小兒骨科

服務項目

  1. 先天性畸形(如多併指、髖關節脫臼、內翻馬蹄足、扁平足、O 形腿、X 形 腿等)。
  2. 發育性疾病(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等)。
  3. 肢體發展障礙(如腦性麻痺脊椎病患、斜頸症、腦性麻痺小兒麻痺之肢體殘 障、脊柱側彎或變形等)。
  4. 骨腫瘤(良性如骨增生症、惡性如骨癌等)。
  5. 外傷及其後遺症(如骨折、脫臼、生長板受傷及長短肢等)。
  6. 感染(細菌性或結核性關節炎與骨髓炎等)。
  7. 兒童四肢及脊柱的各種兒童骨骼疾病之治療。
  8. 骨骼延長術治療長短腳、板機指。

科系簡介

「小孩子絕對不是一個縮小的大人」,在兒童醫學的各個領域當中,這句話都是最重要的原則。尤其在骨科方面,打從娘胎當中的胚胎發育開始,一直到長大成人,每個階段小孩子的骨關節肌肉系統會遇到的狀況都與大人迥異,包括基因的異常、外在環境對胎兒的影響、生產過程中的狀況、缺氧、周產期病變的傷害、以致於成長過程中不適當的發育等等包羅萬象。而小兒骨科醫師的工作就是以我們的專業輔助孩子能夠以最好的方式成長。

小兒骨科常見的內容如下

  1. 先天性的異常
    自受精卵起,包括基因的異常,或是懷孕期間因藥物、毒物、輻射線等外在因素的影響造成之四肢及脊椎的異常,如多指、併指、先天性肢體缺少、成骨不全(玻璃娃娃)、侏儒症等等。也有胎兒在子宮內受到壓迫而變形,如斜頸、先天性髖關節脫臼、馬蹄內翻足、仰趾外翻足等。
  2. 生長與發育問題
    孩子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四肢的骨頭是由生長板發生使骨頭變長,而下肢的關節在成長過程中常有旋轉及內外翻等等的現象,孩子在二歲以內常見O形腿、內八字,至3-4歲時又變X形腿等現象,不見得是異常,但當家長有疑慮時,應向專業之小兒骨科醫師求診,切勿在沒有給醫師評估過就胡亂聽信坊間介紹之矯正鞋或鞋墊,或是聽信偏方與民俗療法。花錢不打緊,若是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那就遺憾終身了。
  3. 外傷與骨折
    小孩子活動力非常強,跌倒、撞傷等情形非常常見。若是嚴重一點的傷害就有可能會骨折小孩子的骨折與大人情形不同,大部份都可以簡單的固定就能癒合。然而若是生長板附近的骨折或是影響到關節內的骨折等,則視情況必要時需給孩子適當的麻醉及在X光導引下完成正確的復位(俗稱“喬回去”),並適當的進行內固定或石膏固定,才不會造成手腳長歪的後遺症。許多家長會問我們手術有沒有後遺症,其實應該要問「不手術的後遺症是什麼?」。專業的醫師建議以手術治療時,代表非手術療法不會成功或是可能會留下嚴重後遺症,手術是為了減少後遺症的發生,否則醫師怎麼會建議無緣無故要在孩子身上留下一道疤呢?我們也會常見到家長怕帶來給醫師看,就去民俗療法“喬”,然而在絕大部份的情況下,孩子的骨頭被“喬”在不正確的位置,且沒有穩定的石膏固定,常會有後遺症,有的甚至難以矯治,留下遺憾。正確的觀念應該是「要“喬”也是要給有接受專業醫學訓練的醫師“喬”」,才會把後遺症減到最低。
  4. 腫瘤
    小孩的骨骼組織生長非常活躍,組織發育的過程中有時會長成所謂的腫瘤,有的是良性腫瘤,也有的是惡性腫瘤。這些腫瘤都應該要轉介給專門的醫師做進一步的治療,及早做正確的處置才會有最佳的預後。
  5. 骨關節感染
    小孩子免疫系統尚未發展成熟,比起成人更容易發生細菌性骨關節炎,尤其細菌性髖關節炎常會留下生長板停滯、關節破壞或股骨頭破壞等嚴重的後遺症,絕不能掉以輕心。當孩子有發燒,下肢疼痛(膝關節或髖部疼痛)等情形,一定要立刻求診,及時做正確的診斷及處置才能保住孩子的骨關節。本科備有高解析度超音波儀器,可以及時且準確地診斷各種關節內積液的情形。以超音波導引抽取關節液作化驗,可以提升檢查本身的精準度與安全性。

  6. 神經肌肉疾患
    過去疫苗尚未引進之前,小兒麻痺最常造成小兒神經肌肉骨骼後遺症。現今國內最常見之神經肌肉疾患為腦性麻痺症,腦性麻痺的小孩常常會因為肌肉力量的不平衡,造成上下肢各關節的異常,常見的包括髖關節脫臼,足部變形,前臂及手部攣縮變形等,都可以藉由復健及適時手術介入得到功能的保存。
  7. 其它
    其它各種原因造成之兒童四肢及脊椎的異常皆可向專業的小兒骨科醫師咨詢,以得到及時正確的診斷與治療。

    A: 斜頸症手術前,患者左側胸鎖乳突肌有明顯的孿縮,造成患者長期頭斜向左側,並轉向右側。
    B: 斜頸症手術後一個月,同一患者手術後左側胸鎖乳突肌內的疤痕組織已經不存在,頭頸部外形對稱,可自由向兩側轉動。

    雙側馬蹄內翻足,經一系列石膏治療前後

醫師介紹

  • 陳俊和主任

    小兒骨科主任

  • 姚樹鑫主治醫師

    骨科醫師

  • 林啟禎主治醫師

    小兒骨科兼任醫師

Q&A

Back to top